扫”忙”贴——机器人硬件如何从0到1
|
必读群体:是比我更不了解机器人硬件的产品经理,或者是对此感兴趣的同学。文章最后有两个彩蛋哦~ 声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若有错误,烦请指出。 一、整体流程现在机器人如雨后之春笋,大致雷同却又层出不穷。机器人设备从无到有,从0-1的生产流程如图,大致如下:
二、需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处处都有产品思维,是因为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会是从需求开始。明确目标,圈定范围,这样做的东西不至于跑偏。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小娜90年的,也是奔着3的年龄去了,所以想赶紧把自己嫁出去,好在她需求清晰,身高,学历,工作等等一一罗列。筛选了一下身边的“需求”池,以产品的思维找对象,很快就心愿达成,成双成对了。 机器人硬件也是这样,对他的定位,使用场景明确要求清楚了,自然心中就能刻画出他的样子。 例如给很小的幼儿使用的陪伴型机器人,外观硬件上需要方便孩子拿取、抗摔,保护孩子眼睛,甚至考虑很小的宝贝,机器人的某些部位由食品级材质制作,作为磨牙棒等。软件上则是能与孩子聊天,有很多丰富的故事、儿歌等资源。 针对机器人的定位,也就是如平时流程一致,市场分析,用户研究,竞品分析等等,抓住用户痛点,理清需求。这也决定了机器人后续的规格、外观、设计等。 三、规格产品硬件规格,不仅仅只是最终产品说明书上的硬件参数。更有前期硬件需求很多关键部件的选项。例如主控、GPU、触摸屏、存储器、MUC、电池、马达等。乍一看都是些专业词汇,我来通俗的说明一下:
当然还包含一些喇叭、马达、TF卡槽、SIM卡槽、充电接口、USB接口、指示灯、呼吸灯、电池、避障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四、外观设计产品外观设计就是我们最终能看到的机器人产品外部的艺术或装饰性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形状、式样、色彩或其组合等。 ID设计:是指传统的工业设计,确定大的外形结构。
结构设计:机器人内部对应结构设计,更好的与机器人外观相匹配。
3D设计:机器人外观进行3D建模,将设计立体化。通过虚拟三维空间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
手板打样:手板就是在没有开模具的前提下,根据产品外观图纸或结构图纸先做出的一个或几个,用来检查外观或结构合理性的功能样板。 五、设计硬件设计包含PCBA设计,物料准备,SIM贴片等等。产品的PCBA设计是将各种电子器件通过表面封装工艺组装在线路板上。也就是说PCB空板经过SMT上件,再经过DIP插件的整个制作过程,简称PCBA。 与此同步可以开始准备结构物料(BOM)清单,准备采买。通过SIM贴片进行贴板及测试。
软件的设计与所有软件设计流程一致,需重点注意的是,需要硬件软件协调配合联调的功能。 六、调试调试则是在以上基础上进行的机器人硬件驱动调试和软硬件联合的多种调整,保证各部件能够正常配合运作, 不出差错。 七、EVT(Engineering Validation Test)EVT是第一次试产,是针对工程原型机的验证,对象很可能是一大块开发板,或是很多块开发板。需要有足够时间和样品。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设计问题,以便及早修正;或者说设计可行性的验证。同时检查是否有规格被遗漏。 八、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DVT阶段是可以看到产品雏形,电路板已经达到目标尺寸。这一阶段在修复EVT阶段问题的同时,主要验证整机功能的完整性和设计的正确性。拿到完整的测试报告。 九、PVT(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这一阶段将严格按照该产品生产时的标准过程来进行,包括仪器、测试工具、生产工具等都需要到位。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基础,包括工序是否太复杂,模具是否有纰漏等。 十、MVT(Mass Verificaiton Test)批量生产后性能是否一致,完全没问题则可以进行大量生产。 一只努力的产品小熊猫在学习并分享新知识。能看到这儿,非常感谢支持,发两个彩蛋。↓
(这可是笔者亲自挑捡,亲自手绘的两颗彩色和田玉蛋哦~!) |
时间:2018-11-30 23:17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